下载野途手机客户端 赛事管理后台
扫码关注
“野途网”公众号
马上报名
×
意见反馈
客服电话:400-6563-116

骑行热再起!道路如何更加通畅?

作者: 人民网 2022-10-01 09:00:52 3439 评论:0

骑行热再起!道路如何更加通畅?

近日,北京市交通委宣布,“十四五”时期,北京将在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打造20条特色文旅骑行路线,串联“网红”景点;结合郊区风景文化走廊,打造20条特色乡村骑行路线;此外,五环内12米以上道路将全部施划自行车道。相关举措为骑行爱好者带来了福音。今天,我们就从这里聊起。

或穿梭在大街小巷,或驰骋于郊野山林,或一人一车潇洒惬意,或成群结队骑出情谊……近年来,越来越多人跨上自行车,感受骑行魅力。数据显示,全国有1亿多人经常性骑车,近千万人参与自行车运动。我们此前曾聊过高价自行车供不应求,也聊过城市户外运动,在赞叹绿色出行热潮的同时,与日俱增的骑行需求也对城市建设提出更高要求。顺应骑行热情、普及骑行运动,必须让骑行之路更加通畅。

骑行的主要短板莫过于硬件设施参差不齐。这主要不是“骑什么”的问题,而是“在哪骑”的问题。相信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没骑多远自行车道便“消失不见”,骑行标识模糊不清,自行车道变停车场,汽车、行人与骑行者争道,骑行者被迫在车流人海中闪展腾挪……不仅骑行受阻,骑行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而在野外,专供骑行的道路也不常见。骑行环境不佳,“劝退”了不少骑行者。

我国曾被称为“自行车王国”。几十年前,自行车是家家户户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最普及、最重要的代步方式。透过纪录片镜头,人们可以看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城市上下班时自行车洪流的壮观景象。但随着城市扩张,自行车很难作为远距离的交通方式;而机动车保有量增长、公共交通系统完善,以及人行道的规范化建设,使自行车道不断“让路”,管理欠缺、连续性差等问题相继出现。在以机动车为重点的道路建设观念下,堵车等成为城市交通的焦点,自行车路权问题未能得到更多关注。近来有人呼吁“让自行车回归城市”,正是为了让更多人关注骑行环境问题。

为骑车者保驾护航,关键要靠城市规划“出谋划策”。不同于冰上运动、球类竞技等需要专门场地的项目,自行车运动脱胎于日常代步,蕴含着生活的烟火。对自行车道的规划不仅仅是多画一条线那么简单,而要在有限的道路资源中考量自行车、机动车、行人等多方关系并提出更优解,做好路权再平衡。从北京规划新的自行车道,到福建厦门的杏林湾水上自行车道,再到成为山西太原重要地标的滨河自行车专用道,一系列新工程及新规划备受欢迎,主要是因为骑行空间得以拓展,骑行需求得以满足。

骑行空间是运动健身的“体育场”,也是文化风光的“导览窗”。我们既要关心自行车道“够不够”,也要关心自行车道“好不好”。《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城市要建设与生产生活空间相互融合、与绿环绿廊绿楔相互嵌套的健身设施。时下,北京昌平发布骑行线路推广计划,引导人们在骑行中体验城市文化与绿色生态;四川成都将骑行纳入城市公园,绿道环抱城市,处处皆有风景。这也启发我们:骑行设施的规划建设,既要平衡道路资源,也应与景观相适应,使之承载文化韵味、怡人风物,让运动风尚更加沁入人心。

硬件齐备,软件也要跟上。从街角巷口能否有更多车辆维护服务,到公共交通是否允许骑行者携车出行,治理者更好回答这些问题,才能写好推广骑行的“下半篇文章”。此外,运动的普及,需要城市的张弛有度,也需要社会的包容温暖。近年来,不少地方把骑行纳入城市慢行系统建设。慢行,慢下来的不只是出行速度,还有心弦紧绷的生活状态。路漫漫,且徐行,友好的骑行环境离不开城市心态的转变,离不开对“慢生活”的包容。此外,城市也需要更多积极健康的运动社群,少一些自行车也分三六九等的“器材党”,少一些专业与业余、新手与老手的“鄙视链”,回到运动项目本身。

“它风度翩翩地走过了两个世纪,魅力丝毫未减,还是那么迷人。”曾拍下“自行车王国”的摄影家王文澜这样形容自己的自行车情怀。时下的骑车,不再是出行的“别无选择”,而是绿色出行与全民健身的“主动作为”。创造优良骑行环境,解决运动空间不足与健身热情爆棚的供需错位,才能推动发烧友与尝鲜客各得其乐,“万元豪车”与共享单车各行其道,极限竞速与休闲娱乐相互尊重,共享纵横驰骋的骑行之美。

这正是:

骑行复成风尚,有待规划帮忙。

更新硬件软件,助力全民健康。

编辑: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动态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