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野途手机客户端 赛事管理后台
扫码关注
“野途网”公众号
马上报名
×
意见反馈
客服电话:400-6563-116

月薪几万才能骑行自由 那些对骑行祛魅的人

作者: 新浪蜂鸟 2024-09-11 11:17:11 2473 评论:0

月薪几万才能骑行自由 那些对骑行祛魅的人

骑行已然是当下最热门的运动,它逐渐衍变为一种生活方式,兼顾运动和社交属性的它,正在聚拢更多人群。但对于另一些参与者来说,他们的初心也正在不断地失焦,攀比、成员关系混乱、品牌鄙视链……等附属情绪的加入,让他们逐渐选择逃离。《新浪蜂鸟》找到了三位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初衷的骑行爱好者们,从他们个人入圈、祛魅、退圈的经历来讲述有关骑行的故事。

体验后离开

我每次骑完车的感觉都像打了鸡血一般,也像喝了酒,话变得特别密,全身舒爽,这种感觉可以持续三天。作为一名35岁的职业女性,我经常找寻潮流化的运动方式来充盈自己的生活,骑行算是从去年九月份开始几乎每天都会做的运动。

2020年,疫情伊始,为了消磨时间,我老公开始玩上了骑行,他属于圈子里的氪金玩家,短短四年,买了七八辆车,总花费几十万。第一辆车是蝉蛹,3万左右,有帖子称这个品牌相当于豪车中的迈巴赫;第二辆是皮纳瑞罗的变色龙,相当于法拉利;第三辆是梅花C68,价值8万左右,相当于兰博基尼;第四辆是折叠车brompton,一两万左右;今年他又买了一辆FACTOR,相当于阿斯顿马丁,同样也是七八万的价格,和送我的那辆品牌和价格都差不多。

就这样,2023年4月份,背负着满级装备,我开始了骑行之路。起初痴迷于骑行可能是因为在运动中能产生内啡肽,在内啡肽的激发下,人的身心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中,而在运动之后的三天到一周中,这种感受会被逐渐拉长放大。那时候,我加入到了一个名叫大风车的骑行俱乐部,他们每周六都会组织骑行活动,大概100公里,1000多米爬升,速度在匀速30左右,骑完就会很爽,这种反馈是即时性的,有很强烈的满足感。

虽说有时会因摄氧量不足而感到头疼,但依旧抵不过每周一就开始期待周六去哪个山头骑,去刷哪条线路,去冲pr(最好成绩)。还记得接触骑行后最令我难忘的一次经历。北京门头沟的戒台寺有一个赛段,算是圈子内较为出名的赛段,很多骑友会以此成绩作为能力水平的标准。它一直都是我心里的一个执念。那一段4.61公里,爬升高度185米,平均坡度4.0%,最大坡度7.7%。无论怎么骑我都是15分多,永远也进不了15分以内。那天,几个特别好的骑友带我,帮我在前面破风,我自己也是拼尽全力,终于骑进了15分以内,是我最好的成绩,14分05。

看到成绩的那一刻我在戒台寺大哭,那种突破、激励和感动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终于战胜了自己,迈过了这道坎。那时一瞬间的情绪或许很快会过去,但那种感受会一直都在。这样的感受不会很多,但却弥足珍贵。每年的11月份,在云南通常会举办格兰芬多自行车赛,通常会举办10-11天左右,途径芒市、腾冲、普洱、西双版纳等城市,会吸引全世界的骑行爱好者前来参赛,我全国的朋友,还有西班牙、墨尔本的朋友都会来参加。

那也是我又一次体验到骑行的魅力。比赛属于全封闭路段,路线跌宕起伏,有很多坡路,可能还有一部分人在推车,但当到山顶的时候,每个人所看到的景色,每个山头的景色都不一样,沟壑纵深,重峦叠嶂。道路两边挤满了为我们加油的人,他们黝黑的皮肤,衣着简朴,甚至还有人穿少数民族的服装,有老人、年轻人,还有四五岁的孩子,他们可能并不知道这是在干什么,但也不妨碍他们一直喊着加油。

加上云南本身就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地方,那种氛围感和震撼,无以言表。第一次参加格兰芬多自行车赛,结束后,我一直沉浸在感动的氛围里,很久才出来。但我感觉热爱骑行和谈恋爱有些相似,热爱到一定的程度,下一步可能就会选择结婚,我又不会和一辆自行车结婚,加之我在圈内最要好的骑友搬去云南买房生活了,平时我们在一起的日子,仿佛变得空洞,以后也不会再有,那一刻瞬间就想放弃骑行。

朋友对我的剖析也十分精准,说我是体验派,有些人是真的热爱骑行,他们会十年如一日地沉浸其中,把骑行当作生命中的一部分。但我知道自己不是,我喜欢骑行带给我的感受,那种激动、震撼、感动、兴奋,这一切的感觉都是真的,我曾拥有过那种感受,我曾战胜过戒台寺的赛段,我曾骑过几千公里,爬升过两三千米,这对我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我起初开始骑行也只是想去体验,作为一种运动或是一种生活方式,去认识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而当这一切都已经完成后,身体也已经达到极限之后,就只能选择停下,去体验另一种不同的感受。况且,我现在骑车一年多,每次的线路都是重复的,新鲜感很少,对我来说,外界的刺激也在逐渐减少。

还有的就是,混圈子的男女关系较为混乱,这也是我极为厌恶的。一两百人的群里,经常会出现已婚男出轨骑行女,逼自己的老婆离婚的事例,这种事拦都拦不住,我完全不想搅和进去。

所以,我对骑行不再执着,不会再为了某一个成绩心存执念,因为我知道那已是自己的天花板,我能得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好成绩就够了,祛魅的最好方式就是拥有。 

逐渐变小的感知颗粒

我永远记得那个画面。

2010年,20岁的我从新疆辞职,开车回云南,途径若尔盖草原,我在空间狭小的车里,望向远方。一名骑行小伙进入到我的视野,一辆黑色山地车,银色头盔,蓝白色的紧身骑行服,皮肤黝黑,汗水铺满全身,在阳光的照耀下,他在发光。身后还背着一个大到违和的登山包,像山一样压着他,重压之下,骑行的步伐却显得格外轻盈,他自由且灵动,仿佛整个天地都属于他。

我和他形成强烈的对比,我拘泥在车里,施展空间有限,需要控制这个铁盒子往前走。而他是自由的,他能看着蓝天白云,青草大地,享受着清风吹拂,感受大自然独特的磁场与能量。从那一刻,我也萌生出骑行的想法,成为在阳光下闪光的人。

我之前在新疆建高铁,环境偏远闭塞,十分艰苦,但这些我都能忍受,让我下定决心想要离开的是国企的工作氛围,遵循所谓的规矩,领导们勾心斗角,相互推诿。这是我所厌恶的,毅然决然辞职回家。

回到云南后,家里人帮我找了份工程监理的工作,十分轻松,我的领导告诉我说,只需记住三个时间,早上 7: 50 吃早饭,中午 11: 50 吃午饭,下午的 5 点吃晚饭,其他时候我都可以在宿舍自由活动,不让我去露面抢功。那段时间我觉得自己像一具行尸走肉,感受不到自己在活着,更学不到东西。待了两年后,我又辞职了。我用这份工作的第一笔工资买了一辆捷安特的自行车,2700元,到现在我依旧保留着车子的横梁,用作改装。

车子准备好之后,想着自己马上就能梦想成真,骑行在天地之间。前一晚计划这个事情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兴奋了。当时脑子会不由自主地去规划想象,在地图上会把认知中能想到的细节都扣到——线路大概是什么样的?距离是多少?在第几个路口转弯?把这些都想清楚之后才会去睡觉。骑到路上的时候会更开心,觉得自己是自由的,那时感觉连风都是甜的。

特别像原来我们工地有一只狗,被拴在挖掘机的斗子下面,拴了一年,有一次年底的时候,人都走得差不多了,就把狗绳解开,将它放出来,就在那一瞬间,狗的大小便失禁了,处于一种极致兴奋的状态。

第一次骑车,骑到了野鸭湖,后来感觉意犹未尽,又骑到滇池,骑了一天一夜,能感受到很累,大腿快要抽筋了,但又真的很爽。直到两年前,我一直都是处于频繁在路上的状态,辞掉工程监理的工作之后,我陆续找了三份与自行车相关的摄影或媒体的工作,工资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喜欢,还记得第一份工作的工资只有1800元,但能和自行车和摄影打交道,就很知足。

为了能持续骑行,每次都会把住的地方安排在距离公司15公里之外,这样每天都可以有正当理由骑车上下班。这三份工作都是偏向于销售方面,业务是卖成品车、卖改装服务等,以前者为主,只不过,我把它们都陆续干倒闭了。

我只好自己开了一间以自行车改造为主的工作室,前期投入二三十万,有合伙人一起,去年因理念不合,合伙人退出。在这之前,我一直都是自由骑行的状态。从昆明骑到过西藏、甘孜等,都是超长距离的征程,也有过通宵骑车的经历,年轻时看日落较多,现在更喜欢看日出,这样能促使我早睡早起,一天被拉长,可利用的时间变多。

而最近两年,有了生计的困扰,门店睁眼就是成本三四百,不敢轻易停业,更不会说关店去骑行了。一个坚持了那么多年的爱好,突然停滞一段时间,再想捡起来或许需要更多的心理建设,即使捡起来后,也找不到最初的那份纯粹了。

我能深刻地感知这其中的变化,初次骑车时一切都是新鲜的,新鲜的风景,新鲜的人,新鲜的自行车品牌体系,一切文字的,非文字的感受都在冲击着身体。这个时候感知的颗粒度并不高,但由于新鲜事物的加入对于生活的体验都开始有了变化,自由的风、花草树木,都蕴含着能量,这时自己是能够感知到的。

而随着渐渐熟悉,感知的颗粒度开始变小,知道了很多可以被总结成经验的语言,也开始看到了之前看不到的细节,比如从套件到螺丝,从训练计划到力量链条,从目的地到地图海拔......

随之而来的是习惯,习以为常的动态变成了一些束缚,一些成为体系的语言,让这场行动变成了数字运算、逻辑思考,那些新鲜的感知越来越少,似乎每一次骑行都是一次完成数据的展示任务。

一次偶然的机会和朋友讨论运动健身的话题,他说骑车的时候要准备很多物品,耳机、能量胶、水、骑行服、糖、零食、头盔、手套……还有心率带、码表、功率计。似乎只有这样万全的准备才能拥有一次美好的骑行体验,但问题却是,准备越来越充分了,骑行的频率却越来越低,出门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了。这时我意识到,准备的工作与想出门的心好像从来不是一一对应的。

如果想出去玩,就算没有车也一定会想办法弄到。于是我和朋友说,如果真的喜欢一件事,那一定会想要更纯粹地立刻去体验关于那个过程的一切,而不是一直在准备,并立下很多誓言,却又在行动上举步维艰。

我不停地思考,从新鲜的体验到熟悉的习惯,是什么导致了兴趣与热爱的消失?我想是一个体验从实际行动变成了逻辑运算、一个不断吸取新鲜事物的心态变成了一颗不停地输出语言经验、一个沉浸于过程的心变成了只需要结果的等待。

偶然认识寺庙的一位和尚,曾对我说,不要光想,要去做,问题会在做事的过程中迎刃而解。一切想法和预设都是虚幻的,只有去实践,去行动才能切实感受自己的存在。2010年开始骑车,那时的想法特别纯粹,特别干净,只想骑车本身。而后来想的多了,顾及的因素多了,就不再会有之前的感受了。

我所理解的祛魅,祛的是十几年前如此纯粹思想的魅力,而这种魅力演变为一种更成熟、更全面的存在。骑行对我来说是一种修行,它能让我立刻行动起来,去运动、去流汗、去感受万事万物在我身体上的变化,让我感知到自己依旧鲜活。

有机会还是要去最初的若尔盖草原骑行,去成为我看见的那个少年。那是我骑行的起点,却永远不会是终点。

攀比的修罗场

46岁的有家庭有娃的中年男人,是家中最卑微的角色。

在北京一家公司担任采购工作的我,属于自己的时间非常少,只有上下班路上的两个多小时,是可以自己支配的,回到家后,还要给妻子和儿子做饭,陪伴孩子。加之自己人到中年,身材发福,保持运动维持体型,是必须要做的。

去健身房没钱没时间,回家运动又要牺牲陪伴家人的时间,思来想去,只能利用上下班的通勤时间运动。骑行便是最合适的运动,既不耽误时间,又能保持运动,投入成本还不是很大。于是我在二手平台上收了一辆二手的捷安特自行车,550元,95新,骑起来也十分省力,感觉自己捡到宝了。

毕竟不是专业刷成绩,搞竞速的骑行选手,只是作为通勤工作,偶尔周末也会骑行几十公里的业余选手,骑行服、变速器等非必要物品也无需购买,骑行将近一年,我的装备依旧是那辆自行车。

一开始骑回家,13公里,发誓再也不骑车了,也庆幸自己没有买辆新的。但后来发现,自己可以不间断骑个20公里,一点问题都没有,大腿也越来越结实。体重也确实有所下降,肚子变小了,整个人看上去也不再那么油腻,清爽很多。

当然,除了身体上的变化外,骑行对心理上来说也是一种净化,会产生一种未曾有过的心流。因为不追求速度,不追求设备,便装+安全帽是我的标配,平时都是一个人,觉得怡然自得。

除了上下班喧嚣的马路,自己偶尔也会去奥森骑行,在一片绿色骑行的感受就是,舒适带一点愉悦。有天,骑到一半,我的目光逐渐专注于动作,刚好耳机播放了一首很好听的歌,逐渐感觉有一股巨大的能量从心脏涌上脑袋最后到全身。越来越明显达到了心潮澎湃,到了极其享受的状态。随后我的动作变得很熟练,压弯,加速,眼神目视前方,肢体松弛,动作协调,好像我本来就很会骑行一样,不需要过度思考。那一刻,身心合一+人车合一,让我的骑行经历变得有意思起来,好久没体会过这种高品质的心流了,生命力实在美妙。

但任何事物都是小而美才是最好的,圈子也一样。偶然间,我参加过一次骑行俱乐部的线下活动,路线是从大兴骑到门头沟,全程往返快200公里,中间有休息聊天的环节。我自然是骑不完全程的,可以中途退下返回。

在群里表达自己的能力有限后,有些骑友对我表现出嗤之以鼻的轻蔑感,回复表情和说话的语气充满了不屑,“骑不完来做什么?”“那还不如在市区骑一骑”,当时就觉得风气特别不好,我来参加是为了锻炼身体,并不是要争个第一第二,这不是一项有门槛的运动,是属于全民的,任何人都没有资格说三道四。

我如约出现在报名名单里,活动当天是一个周六,烈日炎炎,晴空万里,我们一行人出发了,大概有五六十人,男多女少。骑行过程中,我一个人也不认识,没有和任何人说话,休息的时候,大型的修罗场开始上演。

有几个富豪大哥,攀比装备,车子一个赛一个的好,十几万的梅花比比皆是,皮纳、Look、比安奇层出不穷。车子的好坏似乎给了他们很大的优越感,在他们眼里,车好就有话语权,可以贬低轻视其他普通品牌的,但实际自己的技术不怎么样,单纯来这里刷存在感的。有个多金大叔想来找我搭话,能看出来他并不是带着善意来的,没等他开口,我便骑走了。

还有很多男女网红,精致打扮一番,着装紧俏,身材曲线明显,车子也不便宜,来到一些网红打卡地,一直摆姿势拍照,光拍照就花了20多分钟,之后也不继续往前骑,选择掉头,光速撤离。起初我也觉得骑行很帅,但后来发现,想耍帅是要付出代价的。

首先就是年龄问题,步入中年的我,无论是身材还是容貌,和年轻小伙子比不了,体力更是跟不上,曾经的幻想沦为泡影,只能接受现实。同样想耍帅也需要真金白银地往里砸,我有家庭和孩子要养,不能像年轻人一样为自己的喜欢和冲动买单。

同时,我意外发现一些出行平台更新了共享单车的款式,非常轻便好骑,甚至比我的捷安特还要好。我骑行只是想减肥,养成保持有氧、维持健康的习惯,并不是想无脑地去攀比、去竞争,甚至我都不想去社交,明白了这点,骑得会更加轻松。

我逐渐对骑行放低预期,这只是一项运动,仅此而已。骑行圈里的帅哥靓女,真正单纯热爱骑行,没任何其他目的的也就那么几个,更多的是跟风或交友,寂寞的一群人找一个活动显得不那么寂寞,好不容易骑行一次一定会花很多时间摆拍,装备造型一个都不能少。

骑行中,还是当下的感受最重要,要学会享受和体验。所以在那次活动结束后,我独自骑行回来的途中,我说,这条路,真的很美,风也很温柔,它更适合一个人过来,慢慢悠悠地骑,认认真真地感受。

我想我以后再刷到徒步,爬山,骑行的视频,应该都不会再羡慕和心潮澎湃了,相比于热闹喧哗的爱好,我更喜欢取悦内心的兴趣,更喜欢用心感受爱好带来的踏实的快乐。

编辑: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动态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