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骑行者们养成了一些在圈外人看来很奇怪的习惯,其中许多很难证明其合理性,或者至少难以解释。
那些你难以解释的骑行者的怪癖
对骑行者而言,自行车是执念的源泉。我们常常花大量时间思考团体骑行中发生的事,并计划着下一次的路线,同时不停地查看天气预报网站。
这种对骑行的热情或痴迷常常体现在某些怪癖上,这些习惯在很大程度上被许多骑车人所共有。以下描述的情况,谁敢说自己没遇到过呢?
穿着骑行服吃早餐
骑行服确实舒适——但仅限于骑行时,但在其他情况下,比如走路或上厕所时,就不那么实用了,更不用说难受了:某些部位拉扯紧绷,很多层衣服要穿脱,装满东西的口袋让人无法靠背。
然而,引人注目的是,在任何骑行活动前的早餐时,无论是在下榻酒店的餐厅,甚至很多人在自己家里,一起床就直接穿上骑行服,并穿着它度过接下来的数小时。
炫耀晒痕
与骑行者形象相关的是,许多人痴迷于拥有轮廓分明的晒痕。
总是穿同一类型的衣服,并精心调整裤腿和袖口以对齐晒痕,让这些痕迹更加分明,是许多人在出门骑车前的常规操作,并且每次休息时都会仔细检查。这又是一种身份标志,不仅标识我们是骑行者,而且晒痕越清晰,就越表明该骑行者的水平,据说他/她必定已经骑过了成千上万公里。
对数据的痴迷
平均速度、爬升海拔、爬坡时间、功率(瓦特)、心率……数字一直以来都与自行车运动密不可分。车友们会仔细地把刚完成的路线相关信息记录,详细分析当天骑行路线产生的所有数据。每段爬坡的时间、达到的平均速度、产生的功率。
凑整的里程数
几乎所有车手都会在码表显示99.8公里时回家,然后在附近街道绕一圈,达到100公里时才停止记录。路线的平均速度也有类似情况,当这个数据很高时,似乎证明了我们的强大,尽管很多人直到出城才开启码表,并在到家前几公里就将其停止,以避免穿梭街道时拉低这个本就难以提升的数字。
花钱给自行车减重
自行车的零部件价格早已超过了每节省一克重量需花费一欧元的水平。尽管如此,重量数字仍然是选择新弯把、座垫或轮组时最受关注的参数之一,而忽略了其他参数,如刚性、功能性或新部件的舒适性。
同样引人注目的是,为了从自行车上刮下几克重量而需要进行的大量投资,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骑行者本人的体重离其生理最佳数值还超重好几公斤,而这(减自重)才是除了训练以外提高我们表现的最有效方式。
编辑:锐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