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骑编辑按】按照传统的说法,刘世昭出身名门,乃大家之后。他曾和同事骑着飞鸽自行车走了5000多公里,去拍大运河。沿途采访了53个县和77个村镇,访问了上千人。30年后,刘世昭已年近古稀,他想要再次骑上自行车重走大运河。他之所以选择众筹,是希望引起更多年轻人对大运河的关注和兴趣,也算是自己作为老年人“和当下最新事物的一次亲密接触”。
正如刘老爷子所说,人生能够重复的机会不多,我们衷心希望老爷子顺利成行。下面是老爷子自述,随文附上30多张当年骑行过程中拍摄的照片。如果你愿意支持他,请转发分享这篇文章。
每个男人,一生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坐骑”,这是爷爷对我说的。
我叫刘世昭,今年67岁。我的爷爷叫刘文辉,人称“西康王”,曾拥有10余万军队和大半个四川的防区。不过从记事起,爷爷已经调任北京,成为新中国的林业部部长,但他最有名的,应该还是那句“政府的房子若比学校好,县太爷就地免职”——因为这句话,当时西康不少县长都在学校里兼职做老师。对了,我爷爷的五哥叫刘文彩,中国最有名的地主之一,不过那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刘世昭
我记事的时候,爷爷已经不用骑马了。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每天都要看报读新闻——受他的影响,我对媒体有了兴趣。1979年,我进了《人民中国》杂志社做摄影记者,一直做到离休。
长大之后,我也有了我的坐骑,一辆”二八”自行车。从我们家劲松出发沿着二环路,再到建国门走长安街,一直过了复兴门到展览路,再往前就到我们单位了。这段十五公里的路,我每天骑一个来回,三十多年,到现在也没停下来——这也叫扫街,其实是个摄影记者的基本功。
1981年,我工作不久,接到了一个活,和同事沈兴大顺着大运河沿线采访。那时候,有些运河年久失修早就不通了,开车的话也没有那么好的条件,正好当时又赶上国际能源危机,纷纷倡导绿色出行,我们一合计,索性就骑车去采访了。
上了路才发现,骑车是最好的选择。一是细致,大马路能走,小泥路也行,二是灵活,遇到什么有趣的事儿,车子随时可以停下来,风景看得格外逼真。骑车长距离采访,在当时也算是创举,我们也无意中成了“骑行采访大运河”沿线的第一人。
我们骑的就是两辆普通的飞鸽自行车,那会儿物资紧张,这两台车还是单位写的介绍信,天津二轻局特批来的。随身的行李,除了沿途穿用的衣物、雨具和照相机、笔记本、图书资料以及打气筒和修车用的铁器家伙外,为了防震怕损伤相机,又特制了两个装有弹簧的铁框,这样平均每人至少又有40公斤的负重。
出发前,我们整理了沿线主要县、市的历史、地理、文化、人口等材料信息,那批资料堆起来就超过了1.5米。
运河总长一千多公里,可那次我们骑行路程达五千多公里,因为每到一个地方,我们还会去当地的历史文化景点。从1981年5月19日到1983年1月19日,除去因病和春节返回编辑部休整外,共历时408天,经过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沿途采访了53个县和77个村镇,访问了上千人。
三十多年的时光,把一个当年的长腿偶巴变成了老帅哥(再看看80年代的自制货架)
天津市武清县,流经河西务村 的北运河(1981年)
1794公里大运河, 2500年修凿史。虽然历史书上说当年大运河是封建王朝为了加强统治而修建的,但我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真实。我的电脑里,以“大运河”命名的文件夹有五六个,里面存储着数千张照片,记录着大运河沿岸的风土人情,都是后来一张张扫描的。
当时光考察北京附近的运河,我们就花了快一个月时间。出北京城看到的运河上第一座古闸——庆丰闸(也叫“二闸”),早年民间都说“二闸的狮子会凫水”,那一对“钢铃武太狮”及其表演还受到过皇帝册封,可惜现在都看不到了。当年还能看到一个“八”字形的闸基,如今不知道是否还在。
我喜欢将镜头对准运河畔的人,他们才是大运河的生命。
北京通县的戴元成老人,当时百岁高龄,是通州城内唯一健在的、扛过皇粮的老人。清末从南方运到通州的上等好米,即所谓“白漕”,就是他们由他们抬进宫,那大概是我跟历史上“漕运遗风”最“亲密”的一次接触了。老人当时腰板硬朗,行动自如,还能推着小车带重孙上街玩。
北京市通县,曾在大运河上做过搬运工(俗称”扛大个儿”)的百岁老人戴成元(1981年)
沿着大运河行走,看到的是风物,也是历史。
在天津的河西务码头,大师傅炸出的油饼像个大锅盖,一张足有一斤多,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的油饼。
原来打从元朝起,河西务就是漕运的重要码头,走船的时候运河岸边运货的苦力特别多,他们饭量大,挣钱又不多,买这种大油饼,既填饱肚子又能省钱,这油饼就是那时候留下来的。
天津市武清县,河西务镇大运河漕运遗风——大油饼(1981年)
在山东临清县的张窑村,村里的民房几乎都是用北京紫禁城里那样的大青砖砌成的,不少还留下了烧制时的字样。原来这里在明清两代,曾经是专门烧制皇宫所用砖瓦的地方,其中烧制好的合格的上等砖,每块上面都刻有烧制的年号,再由黄裱纸包好运往京城,余下的便被当地居民用来盖房子。
如果我们按照从北向南的顺序,将会展开一幅80年中国城市的巨大画卷。那时候,有些人,正青春;有些行当,尚未洇灭;有些记忆,就停留在那些胶卷之上。
北京市,京密引水渠(1981)
河北省沧州市,农家的武馆(1981)
河北省青县,兴济镇骡马集市(1981)
天津市,狗不理包子(1981年)
天津市武清县,织地毯的工人(1981年)
山东省德州市,四女寺枢纽大运河边的放羊娃(1981)
山东省武城县,集市上看戏的农民(1981)
山东省陵县,修表匠(1981)
山东省临清县,交售棉花的车队(1981)
江苏省扬州市,施桥船闸(1982)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刻印社(1982年)
江苏省常州市,京杭大运河上运输的船队穿行于建于明朝1447年的广济桥(1982年)
江苏省常州市,流过市区的南运河(1982)
江苏省常州市,小区公园晨练的人们(1982年)
江苏省无锡市,流经市区的京杭大运河(1982年)
江苏省无锡市,大运河中的船民(左)与清晨惠山上练石锁的人们(右)(1982年)
江苏省兴化县,秧田里戴花干活的农妇(1982)
江苏省苏州市,流经城内的京杭大运河(1982)
江苏省苏州市,当年生产太和殿金砖的地方,陆墓公社御窑大队(1982年)
江苏苏州,风味小吃青团子(1986)
江苏省苏州市,街头卖春卷的摊贩(1982)
江苏苏州,观前街(1986)
江苏省苏州市,周庄早晨的集市(1986)
浙江省杭州市,京杭大运河上的拱宸桥(上)以及桥下大运河畔停泊的小船(1982)
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下清晨上班的人流(1982年)
我们骑行大运河的连载刊发以后,在日本掀起了一股“运河热”,很多读者来信,纷纷对运河文化表示感兴趣。有的读者来中国旅行,特地会挑一段运河骑行。
90年代,神奈川县的一些读者来中国骑行大运河,沿着我们当年的线路从杭州骑到北京,前后用了六年时间。他们到达通县时,我还特地跟着骑了一段。
34年过去了,只有运河,还在那里。
我一直想要重骑大运河,在67岁的时候,这个愿望越来越强烈。
但有些更微妙的东西难以言说。
我的摄影生涯,早年师从著名摄影家黄翔学习,从拍摄黑白风光照片入手。第一次骑行大运河,是我逐渐深入社会生活的开始,手中的相机也发生了变化……从关注风景到关注人,不是因为风景不会变,而是人的变化更快。
从第一次骑行大运河开始,我已经被这一过程深深打动,再度骑行摄影的愿望从萌生后便已挥之不去。至今已经三十四年,我是想去还这个“愿”,这个“愿”既包括摄影,也包括骑行过程,如此而已。
每次和当年一起骑行的同事沈兴大说起运河,我们都想再来一次。老沈当年四十多岁,像前辈一样带着我,如今他快八十岁了,腿脚不如之前利索。我虽然也从三十出头的小伙子,变成了快七十岁的老头,但好在一直坚持骑行,身体还不错。我想这大约是我最后重骑运河的机会了,这次骑行,也算我替老沈完成当年一个共同的心愿。
三十年,是整整一代人的“而立”时点。具体到两次骑行而言,中国社会在这一代人的时间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人生能够重复的机会不多,我如果能两次骑行、记录三十多年间的变化,也算是幸事。
我还是想拍大运河沿线的人和生活,和三十年前相比,一定发生了很多变化:我想看看天津海河岸边还是不是”晚了就占不到位置”的情侣约会胜地;山东聊城的铁塔、光岳楼等文物装没装护栏;还有山东汶上县分水口变成什么样了,那是运河最高点……
这次骑行的路线,还是按照当年的行程再走一遍: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港——天津市——杨柳青镇——静海县——青县——沧州市——泊头市——吴桥县——德州市——武城县——临清市——聊城市——阳谷县——台前县——梁山县——南旺镇——济宁市——微山县——沛县——徐州市——邳州市——宿迁市——淮安市——宝应县——高邮市——扬州市——镇江市——丹阳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湖州市——杭州市。
我会和支持者分享我的见闻和纪录下的影像,如果有可能,我们还可以一起骑上一小段。
这次众筹的资金,主要用于完成整个骑行过程,费用包括沿途购买骑行设备,食宿、导航,沿途各景点门票,以及跟车及补给的费用,整个行程结束后,我会精心挑选三十年前后大运河的精彩照片制作成电子相册,还会在北京和杭州两个大运河两端城市举办摄影展及分享会。
我不仅会邀请支持者和我一起参与沿线骑行的路程,还将把最后制作成的电子相册或者艺术微喷分享出来,并邀请其中一部分人参加我的摄影展和分享会。
此外,我会为超过一定金额的支持者拍摄专属的肖像照片,并拿出我参与设计的青瓷茶具和曾经在拍卖会上竞拍成功的代表作品作为回报。
如果众筹超过一定金额,我会像当年一样再出版一本画册,把大运河三十多年前后的变化纪录下来,回报大家。
1991年,我扛着几十斤重的照相器材,徒步三峡,拍下了不少已成“绝唱”的照片。其中这张《空谷号子》,在北京华辰影像拍卖会上以3万元的价格成交,被厦门摄影博物馆收藏。我会在这次众筹中,将提供编号08、09的收藏级照片,作为针对支持者的回报。
刘世昭众酬传送门:http://www.kaistart.com/project/detail/id/20CC785DA6DD28D2E050840AF24237E7.html
如果你愿意支持他,请转发分享这篇文章。希望你喜欢这个故事,也请转发让更多人看到这个故事。
责任编辑 BAMBOO